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地质学论文_中条-熊耳多期裂谷开合构造及其深

来源:华北地震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2-01-1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文章目录 1 中条-熊耳多期裂谷开合构造特征概述 1.1 开合构造在时间上具有旋回性 1.1.1 中条-王屋地区太古宙开合构造旋回 1.1.2 中条-王屋地区古、 中元古代开合构造旋回 1.1.3 熊耳山秦
文章目录

1 中条-熊耳多期裂谷开合构造特征概述

1.1 开合构造在时间上具有旋回性

    1.1.1 中条-王屋地区太古宙开合构造旋回

    1.1.2 中条-王屋地区古、 中元古代开合构造旋回

    1.1.3 熊耳山秦岭地区开合构造旋回

1.2 开合构造在空间上具有迁移性

2 熊耳群和西洋河群均为三叉裂谷的裂解产物

3 中条-熊耳多期裂谷的“前世”和“今生”

4 中条-熊耳多期裂谷的成矿作用与深部找矿建议

5 结束语

文章摘要:通过对华北“南部古陆块”(中条山-王屋山-熊耳山及东秦岭地区)的初步研究,该区地壳的拉张伸展与隆升挤压活动,就像“拉手风琴”一样,贯穿于地质构造演化的始终。这种开合构造旋回,既有“大开大合”,又有“小合小开”类型。开合构造旋回按“三步曲”迁移具有向南性、旋廻性及成矿变异性特征。自北至南有逐步变新的趋势,自2.5~1.73 Ga期间,该区经历了近EW向以伸张为主的优地槽绛县群沉积建造,演化成NE向以沉降为主的冒地槽中条群沉积建造,实际为两次裂谷型建造的记录,即受控于绛县运动和中条运动。同时可能由于碰撞造山作用,相继沉积了磨拉石建造的担山石群。紧接着在其东南部的嵩山、熊耳山和崤山一带的广大区域,喷发(溢)了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的双峰态熊耳群沉积建造,在局部地区见有A型花岗岩侵入,亦为被动大陆裂谷环境,无疑与元古代地幔柱活动密不可分。据此可称其为中条-熊耳多期裂谷的“前世”。更明显的是,在东秦岭地区(含熊耳群)以中生代燕山运动为主,从地震层析资料证实,本区深部低速高导层为柱状体,可视为中条-熊耳多期裂谷的“今生”,显然为典型的复合地幔柱构造范例。在中条山-王屋山地区,成矿作用是以元古宙铜矿(含金、钼、钴)为主;而熊耳山-东秦岭地区,虽然亦有少量中元古代和古生代的金矿床(含钼、铜)分布,但多以印支期和燕山期金、钼(含钨、铅锌、铍)矿床为主,成为我囯重要的金属矿集带。区内矿床成矿类型繁多,基本与透岩浆成矿热液侵位机制有关。据统计中型、大型-特大型矿床均受地壳张裂(开)环境,或受开合构造转换地段控制。针对当前中条-熊耳多期裂谷的具体勘查情况,提出8项关键找矿建议。

文章关键词:

论文分类号:P612

文章来源:《华北地震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hbdzkxzz.cn/qikandaodu/2022/0110/1183.html



上一篇:地质学论文_华北板块东南缘蚌埠隆起带东段安徽
下一篇:高等教育论文_以新发展理念探索高校高质量发展

华北地震科学投稿 | 华北地震科学编辑部| 华北地震科学版面费 | 华北地震科学论文发表 | 华北地震科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华北地震科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